新闻中心

首页 > 新闻中心

见证春城蜕变:邻里关系和谐 老旧社区干净整洁
来源:ayx游戏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0-22 22:42:55

  今年以来,昆明市完成“微改造”面积108万平方米,改善居住环境、提升老旧小区品质;今年以来,昆明市解决路不平、灯不明、水不通、车难停、脏乱差等民生事项9800余件……

  数据背后,是春城昆明的巨大变化。这变化,在社区、在街道、在农贸市场……变化在人们眼中,也在人们心里。昆明创文伊始,其意义就不在于“得牌”,而是让老百姓受益;不是让城市“受奖”,而是让老百姓得实惠。

  盘龙区组织市民到改造后的拓东街道、青云街道进行走访,听取市民意见 ■ 都市时报实习记者 冯瑞瑞

  “社区安装摄像头,增设保安亭,来往的电动车不再横冲直撞,大家相互礼让。”

  每天早晨7点30左右,李光珍都会到永昌公园打太极。她今年81岁,住在永兴路社区。

  在这里生活超过20年,李光珍对她所在的社区,熟悉、甚至有些依赖。2015年4月,由于腿脚退化性关节炎复发,李光珍走路变得困难,儿女们让她搬去有电梯的新小区一起住。李光珍不答应,她把老房子卖掉,在社区里买了个楼层低的房子。她觉得,在这里熟人熟地,住得久便有了感情,别的地方不想去。

  在李光珍的印象中,昆明创文以前,社区地面坑洼,遇上雨天会积水。晚上,年纪稍大的老人怕摔倒,不大愿意出门。单元楼的墙脚边,总散落着烟头、纸屑或是宠物粪便,有的居民甚至将大袋生活垃圾放在单元门口。楼内的过道,也堆放着旧家具和杂物。社区里,自行车、电动车随处停放,数量多的时候,连单元出入口都被堵了。

  如今,通过微改造,永兴路社区居民区不再停放汽车。为保障社区安全,还安装了摄像头,并在社区门口增设了保安亭。对小区路面进行了修复,楼道内没有了杂物,灯也都亮了。社区还安装了不锈钢晾衣架,以及健身器材、智能垃圾箱……

  李光珍说,自从路面修整后,一些老人爱出门了,早上也有不少年轻人出来跑步,来往的电动车也不再横冲直撞,大家相互礼让,很安全。

  这次微改造,最受社区居民喜爱的,是一处由废弃多年的邮政室改造成的凉亭。这个建成的新活动区,成为了社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微改造后,社区对住宅墙面与楼道进行了重新粉刷。这样一来,楼道内常年未刷漆的扶手就显得有些破旧,李光珍让儿子买了油漆,将整栋楼的扶手全部刷了一遍。“这实际上花不了多少钱,但看着心里高兴,一出门白的是白的,绿的是绿的,清清爽爽。”李光珍说。

  在永兴路社区,邻里关系也更和谐,倘若哪家人要出远门,就会互相打好招呼,帮忙照看。

  2015年,由于房子拆迁,李云华一家在永兴路社区内购置了新居。高兰英在社区唠家常时,就常常向人称赞李云华一家。

  一次,李云华的女婿林海斌在自家雨棚上搭建阳光瓦,搭完后不但送了高兰英一块,还爬上楼顶帮高兰英换去了破旧的石棉瓦,把阳光瓦搭好。

  虽然只是一块面积不大的瓦,但却让高兰英家原本不透光的雨棚有了光亮。“年纪大了,眼睛本来就不太好,有了这块瓦,阳光就能照到屋子里来,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。”高兰英说,由于儿女的房子和自己相隔较远,她和老伴年岁大了,很多事不能亲力亲为。现在,有了邻居的照顾,她打心底里感谢。

  今年昆明雨水多,积水漫过了单元楼门头,污水不断外流。李云华的女儿见到高兰英家受污水外流的影响,主动爬到门头上帮忙疏通。

 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,高兰英指着自家爬满青苔的门头说:“人家姑娘不怕脏、不怕累,直接伸手去疏通排水道。积水排干后,她还趴着一点点地把稀泥和垃圾捧出来,我当时看得很感动。”第二天,高兰英和老伴买了水果,去李云华家道了谢。

  高兰英说,刚搬到社区时,李云华见家门口的绿化台内布满了杂物和渣滓,就主动承担起了整理花台的任务,不只清理自家门前的花台,整个单元的花台和过道上的杂物都清理了。时不时地,她还自己掏钱买些花苗来种上,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。

  现在,李云华所在的住宅区内,道路整洁干净,绿化区域也规整有序,住户自家的花盆不再随意摆放,而是沿着花台边一字排开。李云华外出游玩时,经常会惦记着为家门前的花台选购植物。李云华家门前的一株一米多高的绿植,是她刚搬到社区就栽种下的。由于绿植长势较好,常常向过道外延伸。李云华只要一看见植物有遮挡路人行走的势头,就会对枝叶进行修剪。

  面对邻里的表扬,李云华感觉自己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。俗话说,远亲不如近邻,能帮的就尽量互相帮一下,邻里和谐了,社区也就和谐了。

  “拉动扣子,垃圾桶盖就打开;松开扣子,盖子就关闭。设计虽然简单,但实用,效果也好。”

  有着20多年历史的盘龙区拓东街道明通巷社区,和其它老旧小区一样,存在基础设施陈旧、人居环境差等问题。

  85岁的张祯生,在人民东路东风巷14号大院居住了20余年,是明通巷社区发展和改变的见证者。

  走进东风巷14号院,乍一看,有些陈旧,却干净整洁。社区入口通道处一路延伸,整齐地排列着数百盆绿色植物。张祯生介绍,其中一些盆景是院里的住户捐出来的。“过去在社区里,卫生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。”他说。

  在张祯生居住的14号院,创文开始,社区内乱拉、乱扯的电线得到了清理,原本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电线有了统一的排布路线,看上去整洁清爽了。

  以前,社区垃圾桶盖子脏,让人无从下手,有时候垃圾干脆被丢在桶外。张祯生和几名老人想了个点子,为垃圾桶装上一个扣子,拉动扣子,垃圾桶盖就打开;松开扣子,盖子就关闭。设计虽然简单,但实用,效果也好。

  社区还对垃圾分类进行推广,倡导低碳生活。经过改造后的垃圾桶,四个一组地排列在一起,上方还有铁棚遮风挡雨,避免了雨天污水横流。

  代琼兰,65岁,昆明市西山团结喜福乐老年公寓的创办人。8月22日上午9点半,她正向在这里居住着的28位孤残、五保户老人收集需要清洗的衣物。

  28位老人中,有5个盲人、2个重度肢残、2个智力残疾……这些孤残老人大多都是代琼兰从周边村庄接来的,她靠出租工程机械的收入,长期为这些孤残老人提供帮助,义务供养他们。

  她已经记不清喜福乐老年公寓内到底住过多少人,也不太记得他们的全名,但她却能清楚地说出每位老人的具体离世时间和当时的情形。

  “右上角穿灰衣服的老人是在今年7月16日走的;这个是今年8月走的……”最近,公寓内又陆续去世了两位老人,代琼兰指着墙上挂着的合影,回忆着他们之间的故事。

  相比于六公里外的家,老年公寓才是代琼兰一天中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。老年公寓分为两个住宿区,写有“喜福乐老年公寓”大字的三层楼房,供身体健康情况稍好的老人居住;另一边供身体健康情况稍差的高龄老人居住。

  由于高龄区的老人随时有去世的危险,代琼兰放心不下,每天睡觉前或早晨刚到老年公寓时,她都会先去看看这些老人。有时觉得老人身体健康情况不太好,代琼兰还会将自己的床搬到老人房内,整夜陪护。

  这些老人中,有一位双目失明、小个子的邓志斌。他66岁,从2006年2月9日来这至今,已有11年半。

  邓志斌觉得,来老年公寓,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以前,邓志斌母亲还在世时,他与母亲两人生活。邓志斌腿脚不便,无法下楼,孤寂的生活让他觉得度日如年。如今,在老年公寓,有人陪他说线月,邓志斌病危,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单,邓志斌的家人想放弃治疗,但代琼兰在输血单上签了字,邓志斌活了下来。他想不到自己活下来,还活到现在。在来老年公寓前,他想自己最多“待”上半年,也就“走”了。“但在代院长(代琼兰)知冷知热的照顾下,我还又活了十多年。”邓志斌说。

  “篆新农贸市场道路更宽、更整洁了。‘市场经营户信息公示’板上,附有一张诚信经营承诺书,其中一条:‘不缺斤少两’。”

  除了在社区,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。创文以来,有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,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,文明正在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。

  早上7点,篆新农贸市场的铺面和大大小小的摊位陆续开业。从市场北门进入,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撒坝火腿、会泽黑山羊的招牌以及种类丰富的野生菌、蔬菜水果和肉类,直挺挺的烤鸭和结实的土鸡密集而整齐地排列着。

  52岁的刘美琴一星期有5天都要拿着手拉车,从德缘小区乘坐公交来到篆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瓜果。逛完或逛累了,就吃一碗老昆明甜品或豆花米线小憩片刻,再坐着公交回家,这样的生活已重复了20多年。

  放在以前,要把篆新农贸市场三横四纵的店铺以及大大小小的摊位逛完,刘美琴得花一两个小时。期间,要小心避让拥挤的人群,还需要注意蔬菜区的泥水和肉禽区的油渍。每一步,都得小心翼翼。

  可如今,市场里干净多了,没有以前吵了。此前,常有小商小贩拖着推车或背着背篓在市场中穿梭兜售商品,遇上有意购买的市民便在路中间做起了买卖。于是,在原本就逼仄的道路上衍生了一条小经济带,人们在这卖烤馕、药酒、鞋垫、车载CD,一两分钟的时间便堵得水泄不通。有的商贩贴身携带的劣质音响还播放着“强力粘老鼠”“防臭鞋垫”“10元3样”等宣传口号,高调的声音响彻整条街。

  道路被占据,商铺不满。有时候,双方会相互指责、辱骂,甚至发生肢体冲突。蔬菜摊摊主王云秀曾和不少“蹭摊”的商贩吵得面红耳赤、气得跺脚。

  可创文以来,无论是刘美琴还是王云秀都发现,篆新农贸市场很少再碰到咄咄逼人、趾高气昂的摊主和市民,道路更宽、更整洁了。此外,像王云秀这样固定出摊的店铺,跟“游击摊”最大的区别,就是每户、每摊都持“执照”上岗。

  王云秀把属于自身个人的“市场经营户信息公示”板贴在门口的墙面上,贴得工工整整。这块代表摊主身份的展示板上,除了摊主和店铺的相关信息外,下面还附有一张诚信经营承诺书,其中一条就是“不缺斤少两”。

  这不是一句口号,在篆新农贸市场的10个不同地方都摆放着公平秤。不过,随着诚信意识的提高,复称的市民越来越少了。

  谈起创文,店主王云秀想了想笑着说:“上厕所不收费,每天省了两元钱。” 篆新农贸市场的一天,是以凌晨两三点摊主批发蔬菜瓜果开始,以下午清洁员现身市场而结束。晚八点,大小商铺开始收摊关门,摊主不忘清理垃圾、冲洗地面。当篆新农贸市场回归平静时,整个市场便整洁如初。

  “通过斑马线的年轻女孩经过公交车前,转头笑着对礼让行人的司机何斌点了点头,何斌心头一暖。”

  晚八点,篆新农贸市场外,仍是车水马龙。对那些在路上的人们来说,创文以来,交通的改善,他们有真切的感受。

  代稳波是昆明公交集团二公司12车队11路公交车的驾驶员。驾驶11路公交车4年,民航路、贵昆路、大板桥等路段是他每天必经之路。大板桥附近有近两三公里的路面非常容易被大车碾坏,路面坑坑洼洼,每次路过该路段时,车辆颠簸,车内乘客不免会有抱怨。

  因道路坑洼,时常会出现堵车的情况。堵车严重时,会耽误代稳波吃饭时间,他经常过了饭点才能吃上饭。

  今年来,大板桥附近的道路路况得到较大改善,道路变得顺畅。代稳波不但能按时吃饭,乘客的抱怨也少了。

  7月的一个早晨,代稳波照常出车。到达站点后,乘客们有序地排队上了车,一名腿脚不灵活的老人持“爱心卡”上了车。“拉好、扶好,谁给他让个座?”代稳波热心地提醒着。一名年轻的小伙站了起来,主动给老人让座。老人慢慢地往座位走去,代稳波看着老人在座位上坐稳后,这才发动车辆,驶出公交车站。

  提起11路公交车途经道路,代稳波说,环境卫生变好了,尤其是大板桥路段,以前路边有不少垃圾,现在基本上没有垃圾,道路清爽干净。

  平日里,除了跑车,闲暇时代稳波就和同事一起清洗公交站台、公交车,给乘客提供一个舒适、干净的出行环境。

  何斌是昆明公交集团二公司29车队118路公交车的驾驶员,118路公交车的起始点是杨浦公交车场到南屏街东口,途经小杨浦、新广丰、和甸营村等。和甸营村有个五金市场,前几年,和甸营村的道路有些杂乱,不少面包车停在路边或站台旁,给公交车进站造成不少影响。

  今年以来,和甸营村附近道路路况大有改观,路边停放的面包车不见了,停在了停车场。

  8月6日上午,何斌驾驶车辆途经民航路一人行横道时,几名行人站在路边准备过马路,何斌把车停了下来,旁边的小车见状也跟着一起停下车礼让行人。通过斑马线的一名年轻女孩经过公交车前,转头笑着对何斌点了点头,何斌心头一暖。

    

下一篇:未来三四线城市采光瓦未来商场开展的潜力非常好


上一篇:防腐瓦营口耐腐蚀瓦厂家批发